修仙小说网
简体 繁體 English 临时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小说 >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四十一章 大胜而归

第四十一章 大胜而归

目录
好书推荐: 反派?我只想离他们远远的 重返1998 我在修仙界勤能补拙 苟在异界成武圣 诡异命纹:开局铭刻十大阎罗
    李孝恭吸溜着面条,大眼瞧着李承乾往一个空碗中放了几片干叶子,目光盯着没动,嘴里说着,“其实陛下也不容易,一宿没睡现在肯定很困,还要被魏征骂皇帝彻夜打牌,再这么下去朝政早晚荒废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将开水倒入碗中,赞同地点头。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宫女,太监被赶出宫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,又道:“以后这种事皇叔就不用在东宫提了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实在是忍不住好奇,放下手中的碗筷,问道:“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李承乾颔首道:“茶叶。”

    “茶叶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李承乾又泡了一杯,放在他面前,道:“这是江南东道那边送来的茶叶,炒制之后冲泡就可饮用,困倦的时候,喝一口能够提神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刚端起茶碗。

    李承乾又补充道:“饭后可以适当来一碗,夜里就别喝了,提神醒脑容易睡不着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抿了一口茶水,忽又惊愕地看着这个侄儿,而后神色了然又喝一口茶水。

    入口时有些涩,李孝恭啧吧啧吧嘴,放下了茶碗,道:“不好喝。”

    “习惯了这种味道就好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忽然觉得有些坐立难安,低声道:“刚刚说陛下睡不着,你不知道?”

    “皇叔呀,父皇怎么喝得就不清楚了,跟茶叶多半没关系。”

    “对对对……”李孝恭看了看四下,又道:“魏征再骂,也不会来东宫骂的。”

    关中到了十月,入秋了,各县都在忙着储备粮食,天空飘着雨水令人烦心。

    华西秋雨时节,这时候的雨水下得断断续续,时大时小,是蓄水的好时候。

    西征吐谷浑的兵马也在这个月回来了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将领都回来了,侯君集与段志玄留在了吐谷浑,还有些扫尾的事要办。

    大军在入关的时候就散开了。

    现在走在官道上的都是一众将领,还有一支一千人的兵马跟着。

    李靖穿着甲胄,走在最前方。

    李道宗与牛进达策马跟在一旁,沉默不言。

    李道彦先是看了一眼后方囚车中的吐谷浑伏允可汗,又看看在前方的李道宗,问道:“是一开始就知道伏允会往乌海跑?”

    牛进达道:“这头功被你抢了,这年轻人心头不好受,一路上都问了多少遍了。”

    见李道宗不回话,牛进达策马凑近再问:“这兵法要略某家也读,怎么就被你先一步看到乌海要道了?”

    李靖策马在前方依旧是沉默不语,带着凉意的秋雨吹过,这位统领全军的大将军坐在马背上依旧如一座山。

    李道宗拉着缰绳,夹了马腹让马儿走得快一些,神色上都是苦恼。

    行军快到泾阳了,就见有一個人戴着斗笠,牵着马站在路边。

    等兵马行进得近了一些,那戴着斗笠的人才抬头,道:“众将士大胜而归!大唐万胜!”

    李靖住马看着路边这人,缓缓道:“河间郡王等在这里做什么?”

    李孝恭笑道,抬着下巴示意李道宗。

    见状,李道宗连忙向李靖抱拳道:“将军,末将与他说两句。”

    都是当年一起南征北战的将领,多少还有些情义。

    只不过面对李靖这铁面神色,李孝恭还是有些犯怵。

    李靖颔首沉默,带着队伍继续前进。

    李道宗看了看四下,翻身下马。

    等李靖走远了,李孝恭扶着一旁的树这才长出一口气,缓了缓神道: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这李靖的脸真是越来越吓人了。”

    李道宗叹道:“以前大将军还是个能与我们谈笑风生的人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往嘴里放了一颗枣子,一边嚼着道:“身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,以前多么洒脱的人,现在也变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,这次回了长安,李靖大将军多半又要闭门不出。”

    “从大业年到如今,功劳太高了,李靖扛到现在也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两兄弟站在官道边评论了一番李靖,看着远处的兵马,齐齐一声叹息。

    再看眼前,李孝恭拍了拍这个弟弟的肩膀,大手掌又拍了拍他胸前的甲胄,道:“听说这一次你立了头功,生擒了伏允可汗?”

    李道宗点头,“嗯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人拿着这份头功不好受吧,这么多将领出征,就被你一个人抢先了。”

    李道宗苦笑着,道:“兄长说得不错,这一路上没少被他们编排,打算某家回了长安之后,就也闭门不见客了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爽朗一笑,道:“手脚健全的回来就好,也不用闭门谢客,可惜了就是会遭几句闲话。”

    李道宗低着头还有些惭愧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将领一起出兵,最后的大功劳被你拿了,出兵在外看各家本事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,骂个三两句就罢了,以后还是能坐在一起喝酒的老兄弟。”李孝恭低声说着话,宽慰着这个堂弟,又从怀中拿出一块肥皂丢给他。

    李道宗伸手接住,迟疑道:“肥皂?”

    李孝恭拿起挂在腰间的水囊,“喝口酒?”

    李道宗回道:“等回了长安城卸甲后再饮酒。”

    这话都在意料中,李孝恭笑了笑,道:“当年老夫与天下英雄驰骋中原,伱还是个跟在陛下身边的裨将,这么多年了,你小子还是这么不灵醒。”

    “弟弟自小愚钝,当初就不该与太子说西征吐谷浑的行军方略,让兄长见笑了,但军法森严,还是不能饮酒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又带着责怪地重重拍了拍他的甲胄。

    李道宗被这力道拍得后退两步。

    “酒可以不喝,这肥皂你就别推脱了。”

    “弟弟记得这肥皂是名贵之物,只有陛下与皇后的赏赐才有。”

    李孝恭后背挨着树,揣着手端坐在官道边,铜铃大眼看着官道上来往的行人,低声道:“你看看肥皂上印着的字。”

    闻言,李道宗将手中的肥皂翻过来,看到了肥皂上印着“泾阳”二字,而且是正楷字。

    “这是泾阳造的肥皂,去长安就能买到,你手中这块是薄荷味的,要五十钱。”

    李道宗将这块肥皂收入怀中,而后郑重抱拳表示谢意,又翻身上马,赶着时辰要追上大军朝着长安而去。

    等人走远,许敬宗从后方走了出来,道:“这肥皂河间郡王可还满意?”

    瞧了眼对方,李孝恭缓缓道:“你们泾阳造出来的纸张,什么时候可以印红楼。”

    许敬宗作揖行礼道:“说笑了,红楼是士林大儒口中的禁书,就算是不是红楼,这泾阳的纸岂敢用来印书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你们泾阳就留着纸张,不卖也不用吗?”

    “东宫自有安排。”

    这许敬宗说话一板一眼,言语中多有应付之意,李孝恭又道:“又不是什么讨贼檄文,你怕什么。”

    许敬宗依旧作揖不语。

    李孝恭板着脸,又厌烦地看了眼漫天的雨水,也朝着长安城走去了。

    秋雨又大了几分,雨水拍在脸上还觉得有些疼,许敬宗走入泾阳县的县衙内。

    上官仪穿着一身青衫,正在帮着批复文书,见人回来了,刚想开口,看到许敬宗黑着一张脸。

    泾阳县的县衙没几个人,除了许敬宗,上官仪自己一只手就数得过来,包括两个平时都不在这里的门吏,还有一个打扫的老妇人,只有五个人。

    稍坐片刻,许敬宗怒得一拍桌案,道:“用得着你李孝恭这个老狗来试探某家对东宫的忠心!”

    一声怒喝,上官仪惊得手中的笔一抖,这下可好,刚批复的文书,哗啦出长长一条。

    只得长叹一口气,上官仪只好重新抄录一份,再作批复。

    许敬宗又怒道:“欺人太甚!”

    上官仪干脆搁下笔,尽量心平气和道:“许县丞,下官给你批阅文书呢。”

    许敬宗咬牙切齿,感受到自己的人品遭到莫大的羞辱,又道:“你说作坊里那些纸张能随意用来印书吗?”

    上官仪迟疑地回道:“多半是……不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他又抬头看向正在漏雨的屋顶,泾阳还是很穷的,这县衙的屋顶漏雨成这样也没修缮过。

    上官仪只好挪了挪自己的桌子,漏雨就漏雨吧,只要不湿了文书就好。

    “娘的,许某还想多活几年,真当某家是个不晓事的混账?”

    这个许敬宗给东宫办事还是很得力,在他安排下这泾阳也正在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改变着,坎儿井算是建成了,等秋雨结束之后就可以放水,来年就能用来灌溉。

    不过许敬宗是个脾气不好的人,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人。

    上官仪心里不想成为许敬宗,如今算是拜在杜荷家门下,至于太子殿下,或许都不知道有我这个人。

    有了应国公武士彟,还有杨恭仁的举荐,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弘文馆的直学士。

    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了,应国公是当年武德一朝的皇帝李渊看重的人,而现在追随天可汗李世民的人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反而如应国公这样的人,在长孙无忌,房玄龄,或者是尉迟恭等人面前显得黯淡。

    更不要说当年的武士彟祖上都是经商起家的。

    许敬宗刚发完脾气,见上官仪站起身,道:“去做什么?”

    上官仪将一份份文书放入包袱中,慵懒道:“去门下省递交文书,顺路去长安看望应国公,听说他昨天就到了。”

    留下还在看着漏雨屋顶发呆的许敬宗,上官仪脚步匆匆地走入雨中。

    长安,李承乾与李恪站在城头上,目光所及皆是满城的长安居民站在朱雀大街两侧,迎接着大胜而归的李靖大将军。

    唐军出征不灭一两个国,都显得对不起出征的成本。

    宁儿手提着一柄自制的竹伞,站在殿下身后,遮挡着雨水,不让这些烦人秋雨落在殿下身上。

    李恪指着队伍中的一个囚车,道:“那就是伏允可汗!”

    何止伏允可汗,大唐这一战攻打吐谷浑得到的财宝都用一驾驾马车装着。

    此战大胜,还给大唐带来数不清的牛群与羊群,河西走廊都快养不下了。

    更不止如此,大唐还拿回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西端这个咽喉之地。

    李承乾的目光看向走在最前方的李靖大将军,史书上这是大将军为大唐出征的最后一战。

    李恪低声道:“军报上说,李道彦与段志玄一路从赤水源杀到了大非川,一路上尸骸遍野,都快将吐谷浑人杀绝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很向往带兵出征?”

    “皇兄有所不知,弟弟做梦都想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伸手扶在湿漉漉的城墙砖石上,缓缓道:“打仗是最苦最累的。”

    李恪朗声道:“岂能怕苦怕累,皇兄说笑了。”

    这孩子志向一如既往地单纯,李承乾在秋雨中一声叹息,走下了城墙,又对一旁的宁儿叮嘱道:“宁儿姐,东宫咸鸭蛋应该能吃了。”

    宁儿笑道:“今晚要庆贺大胜。”

    “本来想吃茶叶蛋的。”李承乾揣着手惆怅道:“奈何留下来的茶叶不多了,省着点喝还要留在来年的春天。”

    大军得胜而归,最涨大唐的心气,不由得感觉精气神都高了几分。

    简朴地庆贺一下,东宫的咸鸭蛋留了有些时日,现在不吃还要留到何时?

    太极殿,群臣都在殿内,一群西征得胜的将领正站在殿外,准备依次入殿。

    走入承天门的时候,李承乾望了眼太极殿。

    宁儿低声道:“正式的封赏,还要等到明天早朝。”

    “嗯,现在的父皇一定很高兴。”

    “此番大胜震慑了西域,大唐万胜。”宁儿稍稍躬身行礼,手还要高高举着伞。

    一直到了夜里,雨水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,李承乾站在东宫楼台的窗前,从这里能够看到雨幕中的太极殿依旧是灯火通明。

    李承乾吩咐道:“晚饭每人一只咸鸭蛋,一定要将蛋吃完。”

    李丽质刚收拾完一堆文章,点头道:“这就和弟弟妹妹们说。”

    深夜时分,宁儿去了一趟立政殿,回来时带了一个消息。

    “殿下,皇后说陛下命人去修缮骊山行宫,准备今年的秋猎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用木夹子将油灯的灯芯拔高,让火光更亮一些。

    晃动的火光照在这个太子冷峻的脸上,“大军得胜而归,心气正高的父皇要去秋猎?多半要一直在骊山住到隆冬时节,孤身为太子是要留守长安,监理朝政的吧?”
目录
新书推荐: 阿格里巴和公主大盗 都重生了,谁还是个恋爱脑 人在朝歌当王叔,你说这里是封神 在虐文里做龙傲天女主 末世让你囤物资,你却囤女神? 足球:我的AI系统提供满级预判 新生报到那天,秒杀战神导师! 全职法师:从杂交植物开始进化 前妻闺蜜直播,我修仙者身份曝光 仙道大世,我以武道问长生
返回顶部